蘇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復習計劃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復習計劃
小學一年的孩子還不懂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對于學習,需要家長及老師做好監(jiān)督。對于一年級的數學復習,需要幫助孩子制定適合的復習計劃,以便孩子進行復習。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復習計劃,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復習計劃
一、復習目標
1、熟練計算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2、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大小、組成、基數和序數含義;
3、準確認讀鐘面上表示整時、大約幾時的時刻;
4、初步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5、能識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幾何體;
6、會比較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等、會按照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能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7、能熟練運用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8、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審題、書寫、檢查作業(yè)的學習習慣。
二、復習內容
知識與技能
(一)數與代數
1、認識1-20各數,進一步體會數的意義。
2、能熟練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數的加法,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鞏固數的意義、性質,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4、能根據觀察發(fā)現規(guī)律。
(二)空間與圖形
1、根據特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2、鞏固認識左右、前后、上下方位。
(三)統計與概率
1、能熟練比較多少、大小、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
2、能進行簡單的數據整理,進一步了解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
(四)實踐與綜合運用
1、能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能初步了解用數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三、復習重、難點
1、20以內數的順序、大小、組成、基數和序數含義
2、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四、學生現狀分析
1、傾聽習慣很差,有一點會,就覺得很會了,注意力集中時間極短。
2、口頭與筆頭聯系不好:會回答,但不會做題。
3、識字能力很差,影響答題。
4、學生對有一點點相似的題極容易混淆。如一圖四式與帶有大括號的題發(fā)生混淆,還與寫出得數是15的加法算式之類的題也發(fā)生混淆。
五、復習措施
1、將學生的零散知識集中起來,使知識縱成行、橫成片,形成互相聯系的知識網絡。(先利用書上的總復習按內容進行首次復習并結合做單元卷;然后按題型進行講練結合;最后進行綜合練習)
2、采用專項練習與綜合練習結合的方式,使學生能掌握一些解基本題的技巧。
3、加強對后進生進行個別輔導,加強對優(yōu)秀生提優(yōu)。
六、課時安排
1、復習認數、認識鐘表、認識物體以及簡單的統計方法。(2課時)
2、復習加減法: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加法。(2課時)
3、復習解決實際問題。(2課時)
4、綜合性練習。(5課時)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復習知識點
一、讀數、寫數。
1、讀20以內的數。
順數:從小到大的順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數:從大到小的順序20 19 18 17 ······
單數:1、3、5、7、9 ······
雙數:2、4、6、8、10 ······
2、兩位數
(1)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十個物體為一個整體的情況,實際上十個“1”就是一個“10”,一個“10”就是十個“1”。
如:A:11里有(1)個十和(1)個一; 11里有(11)個一。
12里有(1)個十和(2)個一; 12里有(12)個一
13里有(1)個十和(3)個一; 13里有(13)個一
14里有(1)個十和(4)個一; 14里有(14)個一
15里有(1)個十和(5)個一; 15里有(15)個一
······
19里有(1)個十和(9)個一;或者說,19里有(19)個一
20里有(2)個十; 20里有(20)個一
B:看數字卡片(11~20),說出卡片上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在計數器上,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個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個位上的1顆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個一)十位上的1顆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個十)
(3)先讀11、12、13、14、15、16、17、18、19、20,再寫出來。
如:14,讀作:十四,寫作:14。個位上是4,表示4個一,十位上數字是1,表示1個十。
二、比較大小和第幾。
1、例如給數字娃娃排隊:5、6、10、3、20、17,可以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也可以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注意做題時,寫一個數字,劃去一個,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內的兩個數,能夠用誰比誰大或誰比誰小說一句話。
如:16比15大,寫出來就是16>15
9比13小,寫出來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誰,比幾大1就要在幾的基礎上加1,比幾小1就要在幾的基礎上減1。
如:比5小2的數是(3),比4多3的數是(7)。
4、幾和第幾
△▲▲★△☆☆△△△▲★★★☆★
觀察圖,說說有幾個圖形?(16個圖形)從左數第幾位是什么?從右數第幾位是什么?把左邊三個圈起來;把右邊第2個圈起來。
(復習此類知識時,分清左右,同時確定方向;知道幾個和第幾個的區(qū)別。)
5、相鄰數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與2相鄰的數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與3相鄰的數是2和4。
······
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與20相鄰的數是19和21。
三、比一比
1. 比較兩個事物的大小、多少、長短、高矮、輕重等,要以其中的一個事物作為參照,或者說以其中的一個事物作為標準,然后再比較,這樣就能說另一個事物比作為標準的那個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長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對齊,也可以采用數格比較,或對稱比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較。
比多少:運用一一對應原則。
2,三個事物比較,可以先兩個兩個的比較。然后根據比較的結果,得出三個事物比較的結論。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A最重,C最輕。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還要比較B和C,才知道誰最輕。
四、加減法(一)
把兩個數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數+加數=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數,和是16。
從一個數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減法。被減數-減數=差
如:19-6=13中,19是被減數,6是減數,差是13。
(一)熟記表內加法和減法的得數
(二)知道以下規(guī)律
1、加法
(1)兩個數相加,保持得數不變:如果相加的這兩個數有一個增大了,則另一個數就要減小,且一個數增大了多少,另一個數就要減少多少。
(2)兩個數相加,其中的一個數不變,如果另一個數變化則得數也會發(fā)生變化,且加數變化了多少,結果就變化多少。
(3)兩個數相加,交換它們的位置,得數不變。
2、減法
(1)一個數減去另一個數,保持減數不變:如果被減數增大,結果也增大且被減數增大多少,結果就增大多少;被減數減小,則結果也減小,且被減數減小多少,結果也減小多少。
(2)一個數減另一個數,保持被減數不變:如果減數增大,結果就減小,且減數增大了多少,結果就減小多少;如果減數減小,則結果增大,且減數減小了多少,結果就增大多少。
(3)一個數減另一個數,保持的數不變:被減數增大多少,減數就要增大多少;被減數減小多少,減數也要減小多少。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復習技巧
第一二單元 數一數比一比
1.通過復習熟練掌握數數的方法。知道“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感知“長”、 “短”、“高”、 “矮”的含義,熟練掌握比較物體長短、高矮的方法。3.培養(yǎng)學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數學的意識
第三六單元 1-10認識和加減法
1.通過復習使學生熟練地數出1~10各數,會讀、會寫這些數,并會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通過復習使學生掌握1~10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
3.通過復習 使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10以內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并能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第四單元 認識物體和圖形
1.通過復習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與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夠辨認和區(qū)別這些圖形。
2.通過拼、擺、畫各種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征。
3.使學生形成進一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數學交流能力。
4.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第五單元 分類
1.通過復習能掌握按照某一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2.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不同的分類。3.在分類活動中,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第七單元 11~20各數的認識
1.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的物體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2.使學生掌握“十位”、“個位”,初步了解十進制;能夠正確地、迅速地讀、寫11~20各數。3.使學生能夠熟練地口算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第八單元 認識鐘表
1.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
2.使學生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yǎng)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第九單元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使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2.使學生熟練地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3.通過數學學習,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