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復習資料
蘇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復習資料
學過的生物知識,如果不經常復習,必然會發(fā)生遺忘的現象,這是一條規(guī)律。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蘇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復習資料,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蘇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復習資料(一)
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
1.血管包括、和三種。
2.動脈是把血液從的血管,靜脈是把血液從輸送到 3.毛細血管是連接和的血管。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包括心臟、血管和血液。
4.血管
▲動脈指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特點:管壁較厚,管腔較小,彈性大,血流速度快?!o脈指將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
▲毛細血管指連通于最小的動脈與靜脈之間。最小)最薄)最慢。
物質交換 相適應
▲平時看到的手背上的“青筋”是靜脈;進行藥物注射和抽血需要找到的血管是靜脈。 5.心臟
▲如何用簡單方法判斷一顆完整心臟的左和右?手捏心室的側壁,厚的一邊是左邊。
▲心臟的功能是為血液循環(huán)提供動力。
6.心率指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成年人在安靜狀態(tài)下的心率平均為75次。脈搏指動脈的搏動。脈搏的動力主要來自于左心室。正常人的每分鐘脈搏次數與心率一樣。脈搏的通常測量部位是腕部橈動脈。
7.血液循環(huán):
二氧化碳等廢物氧和養(yǎng)料
組織細胞
體循環(huán)結果:血液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肺循環(huán)結果:血液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動脈血指含氧多,顏色鮮紅的血;靜脈血指含氧少,顏色暗紅的血。
▲流動脈血的管腔主要有: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
→
▲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的起點都是心室,終點都是心房。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的關系是同時進行;心臟匯合。
8.血壓:
▲收縮壓:心室收縮時,血壓上升到的最高值。正常值為12~18.7千帕。
▲舒張壓:心室舒張時,血壓下降到的最低值。正常值為8~12千帕。
▲高血壓指血壓經常超過18.7/12千帕。主要癥狀:頭暈、頭疼、失眠、易疲倦。
預防高血壓注意:①加強體育鍛煉②控制糖和脂肪過量攝入,多吃蔬菜水果,并限制食鹽的攝入量③不吸煙不酗酒。
9.觀察小魚尾鰭的血液的流動
▲實驗器具:尾鰭色素少的活的小魚、顯微鏡、培養(yǎng)皿、棉絮
▲方法步驟: ①用浸濕的棉絮將小魚頭部的包裹起來,露出 和 。
?、趯⑿◆~平放在培養(yǎng)皿中,使小魚 平貼在培養(yǎng)皿上。
?、蹖⑿◆~培養(yǎng)皿放在載物臺上,用低倍物鏡觀察,尾鰭血管內血液的流動情況。
▲分析歸納,得出結論(討論分析歸納) ①用顯微鏡觀觀察到:管徑最小的血管內的血液總是按照動脈→毛細血管→靜脈的方向流動,管徑最小的血管是毛細血管,它的血流特點是紅細胞單行通過,血流速度很慢。 ②可以觀察到小動脈、小靜脈和毛細血管這三種血管
▲注意事項
?、僭谟^察過程中,應時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目的是保持濕潤,盡量使小魚少受傷害。
?、趯嶒灪髮⑿◆~放回魚缸。
蘇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復習資料(二)
人體和外界環(huán)境的氣體交換
13.呼吸系統(tǒng)
▲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由呼吸道和肺組成。
黏住的塵粒、細菌等組成痰液。通過咳嗽排出體外。
?。汉粑到y(tǒng)的主要器官。功能是氣體交換的場所,肺組成單位是肺泡。
▲肺泡的特點:①數量多
?、诜闻荼诤退饷娴拿氀?/p>
適于肺泡內的氣體血液
肺毛細
泡血管
壁壁14.呼吸運動:胸廓有節(jié)律的擴大和縮小。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呼吸運動的產生的原因:肋間肌和膈肌的收縮和舒張產生
呼吸運動
▲呼吸運動的過程(平靜狀態(tài)下):
15.肺活量: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氣所能呼出的氣體量。 ▲成年人的肺活量約為2500~4000mL。
▲測肺活量時一般連續(xù)測量3次,取最大值作為肺活量。
16.下圖甲乙兩圖是模擬呼吸過程中肺與膈的變化模型,請回答:①a代表 b代表 肋骨胸骨脊柱和肌肉
a
c代表 d代表
?、趫D甲中,此時膈肌____,膈頂____,胸腔容積____,肺____,肺內氣體壓力____,完成呼氣過程。
③圖乙中,此時膈肌____,膈頂____,胸腔容積____,肺____,肺內氣體壓力____,完成吸氣過程。
甲
bcd
乙
4—10.4人體內氣體交換
17.人體內的氣體交換包括和。
▲肺泡里的氣體交換和組織里的氣體交換比較表:
肺泡里的氣體交換
?、佗?/p>
代表氧氣的擴散;
毛細血管網
組織里的氣體交換
代表二氧化碳的擴散。
?、蹚膱D中看出,氧氣最終進入人體的組織細胞,二氧化碳在組織細胞中產生。
?、軓膱D中看出,人體內含氧最多的部位是肺泡;含二氧化碳最多的部位是組織細胞。
18.呼吸的意義:進入組織細胞的氧氣,最終在細胞內的命活動提供能量,維持正常的體溫;②將細胞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排出體外。
19.體溫指人體內部的溫度。通常測量部位有腋窩36.8℃;口腔37.2℃;直腸37.5℃。
▲體溫相對穩(wěn)定意義:是人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基礎。體溫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體內酶的活性。
▲發(fā)燒指人體被某些病菌、病毒感染時體溫升高的現象。一定限度內的發(fā)燒對人體有利;而體溫過高或長期發(fā)燒對人體有害。
在細胞內,蛋白質、糖類、脂肪等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被氧化分解,貯存的能量被釋放出來,一部分用于維持體溫,一部分用于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糖類是人體的主要供能物質,約占70%
蘇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復習資料(三)
人體內的廢物排入環(huán)境(七 下P73-P84)
1.描述人體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
泌尿
系▲腎臟:位于腹后壁,脊柱的兩旁。構成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 統(tǒng)▲腎臟內部結構結構:由腎皮質、腎髓質、腎盂三部分組成。
腎皮質:腎臟的表層,顏色較深腎髓質:腎臟的內層,顏色較淺腎盂:漏斗狀,連接輸尿管
2.腎單位結構:由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三部分構成。
腎小球腎單位
腎小管
▲(靜脈血)(靜脈血)
(動脈血)(原尿)
(尿液) (尿液)
3.尿液的形成過程:主要包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倌I小球的濾過作用:血漿中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以外,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透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濾過到腎小囊腔內,形成原尿。人體每天大約形成150升原尿。
▲ 原尿與血液的主要區(qū)別:原尿中不含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
。
?、谀I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經腎小管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重吸收到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中。余下的水、無機鹽和尿素形成尿液。人體每天排除的尿液大約為1.5升。
▲原尿與尿液的主要區(qū)別: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人體每天大約形成150升原尿,而人體每天排除的尿液大約為1.5升,這是因為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如果腎小球發(fā)生病變,則尿液中有血細胞和蛋白質。
4.排尿的意義:排出廢物,調節(jié)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5.排泄
▲排泄定義: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體外的過程。出汗、呼吸、排尿等是排泄的途徑。
▲排泄途徑:①皮膚排汗(排出水、無機鹽、含氮廢物等)
?、勖谀蛳到y(tǒng)排尿(排出水、無機鹽、含氮廢物等)
▲注意排泄與排遺區(qū)別:食物消化后形成的殘渣排出體外的過程是排遺。
蘇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復習資料相關文章: